由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設計的兩隻巨型黃色橡皮鴨終於在父親節結束了9天的展覽,深受港人和旅客的喜愛。然而縱有百般的好,這黃鴨始終是別人的。它就是一個過客,來香港展出過,被打了卡,但卻與香港無涉。它承載不了香港的故事、情感,成不了香港的品牌。香港需要自己的品牌。
就以黃鴨做例子,看著它會想起甚麼?可愛、有趣?由中國製造的小黃鴨因風暴,在海上漂流幾萬里,最後成了荷蘭藝術家設計的靈感?但我想到的卻是香港在70年代奮發圖強的年代,曾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出口地,享有「玩具王國」的美譽,「香港製造」也成了國際知名的品牌。可惜,現在小黃鴨已和香港沒有關係。
一個能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品牌,承載著百萬人大大小小的故事,最後變成一個有性格、有故事、有悲有喜、有血有肉的形象,成為它所代表的人群的品牌。這樣的品牌,才能和人們共情,有著共同回憶,一起成長,携手向前。這才是有生命力的品牌,有未完的故事,有持續累積的感情。
若香港再籌辦像黃鴨巡遊的大型活動,可否找一個能夠代表香港的品牌形象呢?一個可以承載香港故事的形象,可反映出香港的精神,例如:勤奮、靈活、奮進等,又可以有點小性格:善良,但也會有計較,口硬但心軟?它的故事內又能反映香港的人文情懷?香港十八區,區區有故事?
以本地原創「麥兜」作例子,可以在十八區巡迴舉行活動,例如:麥兜在長洲和李麗珊一齊在海上玩風帆、搶包山;在牛頭角和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一起練車(健身單車);和體院同學一起在沙田划龍舟;在西貢香港的「馬爾代夫」,麥太和麥兜一起去度假;在大嶼山麥太帶著麥兜坐昂坪纜車到寶蓮寺拜拜;在油麻地廟街,麥太和麥兜一起到大排檔食煲仔飯;和春田花花幼稚園的同學一起去天水圍濕地公園旅行、在中西區走著孫中山史蹟徑、到九龍城去看九龍寨城衙門等等。又例如:麥太代表著單親媽媽的堅毅和母愛,可以和婦女團體合作舉辦活動;麥兜愛吃大包,可以和飲食業酒樓合作;茶餐廳可以有菠蘿油王子品牌菠蘿油,和麥兜的「快餐、常餐、特餐」等等。
麥兜的故事未完,香港的故事也會繼續寫下去。有了回憶的承載,才能凝聚人心,有了腳踏實地的回憶,知何處來,才會知將來何處去,才能在風浪不斷的旅途中走下去。
香港自唐代建立的屯門、宋代的採珠和宋王臺、明代時盛產香木、抗擊葡萄牙入侵、清代被英國強佔、《南京條約》、《北京條約》、日本入侵,亞洲四小龍、九七回歸、亞洲金融危機、沙士、反修例事件、新冠疫情、大灣區發展,到今天的由亂及治、由治及興。
香港一路走過,絕不是一帆風順。回歸後更因為眾多原因,大家都好像失去了方向和焦點。無論是旅遊、經濟或是政治上,香港需要一個品牌,一個可盛載著香港回憶、百萬人大大小小的故事,凝聚我們對這港灣眷戀的情懷,並繼續成長、奮發和前進,就如過去走過百年的路,蛻變成更好的香港。
——
Comments